Login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电子烟新闻 > 分析观点

分析观点

干货关于电子烟的一切,这篇文章都能告诉你

2023-01-28 分析观点 加入收藏
比如FDA最近关于禁止某些烟油口味以防止青少年吸电子烟成瘾的新闻就是美国各大媒体的热点,但实际上,电子烟是否能导致青少年吸食成瘾,目前仍有一定争

Q1:电子烟会不会引诱本来不抽烟的人逐渐过渡到吸纸烟?

这一说法利用了很多人的想当然心理:电子烟也是吞云吐雾,抽的不过瘾了自然会寻求更刺激的香烟,那么真相如何呢?

法国国家医学研究院的神经科学家Jacques Le Houezec详细分析了欧盟民意调查数据,结果显示,只有0.09%的非吸烟者尝试电子烟之后会每天使用,因此电子烟会引诱人吸烟的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在对电子烟的态度上,各国政府都强调其对青少年的影响,比如FDA最近关于禁止某些烟油口味以防止青少年吸电子烟成瘾的新闻就是美国各大媒体的热点,但实际上,电子烟是否能导致青少年吸食成瘾,目前仍有一定争议。

2014年四项针对英国青少年的代表性调查显示,8%的年轻人已经尝试电子烟至少一次,但其中只有2%的人经常使用电子烟,而且这些人多数都有吸烟史。在对威尔士约九千名11至16岁的青少年的调查中,只有54名非吸烟者经常使用电子烟。

不只是英国,《美国医学协会杂志》在洛杉矶十所高中跟进随访了3,300名参与者,7%在过去30天中至少使用电子烟一次。但当研究者审视2,530名在研究开始时从未使用过烟草的对象,他们中只有222名(8.7%)说曾尝试过电子烟。

这告诉我们,虽然年轻人正在尝试电子烟,而且自称尝试过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只有极少数年轻非吸烟者经常性地被这些产品吸引。

Q2:我听说吸电子烟会吸入重金属,咋回事?

电子烟重金属超标的说法主要出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一篇论文,如下图所示。

但是最近,一篇发表在SCI期刊《吸入毒理学》(《Inhalation Toxicology》)的研究,对这一论断做出了有力驳斥。

来自希腊帕特雷大学的Konstantinos Farsalinos教授和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的Brad Rodu教授仔细研读了这篇论文后发现,约翰霍普金斯的研究人员错误地计算了Vaper们每天的吸入量,他们得出重金属超标的前提,是Vaper们至少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吸入电子烟雾——人每天呼吸大约17000次,而按照相关机构做过的大量调查,平均每个Vaper一天吸电子烟600口左右。

那么这600口的吸入会不会摄入过量重金属呢?两位教授分别采用了三种国际公认的重金属安全标准(PDE、MRL和REL),对电子烟雾中的重金属含量做了计算,得出了这样一张表格。

这张表格列举了电子烟雾中含有的全部重金属元素:铝、铬、镉、铜、铅、铁、镍等等,得出的结论是:即便使用约翰霍普金斯论文中重金属含量的最高标准(表格最右),也几乎不可能通过电子烟吸入过量重金属。

大家注意表格最右的部分,一个Vaper每天吸150万克烟油,才会吸入超出安全标准的铝。镉是1.5万克,铜是588克,铅是135克,最低的是镍,也要吸17克。

一天吸17克烟油是什么概念呢?我们以MOTI为例,一个烟弹的烟油量是1.8毫升,我们按其中比重最大的丙三醇计算,烟油的重量也不会超过2.5克,这相当于让一个Vaper每天抽7个烟弹。

小编接触过不少Vaper,每天抽2-3个烟弹的已经很少见了,抽7个烟弹应该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通过电子烟,尤其是小烟摄入过量重金属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心在自己身上做毒理学实验,那也只能吸入超标的镍。

Q3:电子烟也有尼古丁,为什么它的危害比香烟要小?

很多人对尼古丁的恐惧可能都来自同一个说法:一滴尼古丁能杀死一匹马。这一说法常常出现在各种戒烟的公益广告之中,但实际上,它与尼古丁对人体造成的实际危害没有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成瘾性物质,我们熟悉的很多蔬菜,如番茄、茄子、土豆中都含有微量的尼古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很多人眼中的养生宝物枸杞,也含有尼古丁,只不过含量很小罢了。

保温杯里泡枸杞,也会喝下尼古丁

注射尼古丁确实有很强的毒性,提取15-20支香烟中的尼古丁注入静脉,就可以致人死亡。但是请注意,吸入含有尼古丁的烟雾和静脉注射完全不是一回事。

研究表明,抽烟时肺部吸收的尼古丁只占总量的3%,而且这些尼古丁进入人体之后会迅速降解,通过汗液、尿液等方式排出体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难因为抽烟导致尼古丁中毒。

现代医学的证据显示,香烟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如肺癌、肺气肿和心血管疾病,基本全都来自烟焦油,而尼古丁对人体的危害无法与之相提并论,英国公共卫生部(PHE)发布的报告中提到,不含焦油的电子烟的危害比香烟至少减少95%,而二者的尼古丁含量其实没有区别。

Q4:但我听说尼古丁对心血管有不利影响,还会影响大脑发育啊?

这种说法确实没错,但你有可能高估了它的实际危害。作为一种兴奋剂,尼古丁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末梢血管收缩,导致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和呼吸变快,增加罹患高血压、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它绝非无害,但实际上,任何一种兴奋剂都会带来同样的健康风险,包括生活中另一种常见的兴奋剂:咖啡因。

咖啡因和尼古丁一样,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剂。尼古丁对心血管造成的影响,咖啡因也几乎一样,但是,我们不会在任何一种咖啡的包装上看到提示健康风险的标识,这也难说是商家有意隐瞒,而是大众默认,低剂量的咖啡因是难以真正导致健康问题的。

可能有的朋友会说自己没有喝咖啡的习惯,但实际上习惯喝茶的很多中国人每天都在接触咖啡因,因为绿茶中的咖啡因含量甚至比咖啡还要高。所以,如果你经常喝茶,很难说电子烟中的微量尼古丁会显著影响你的心脑血管健康。

尼古丁对青少年大脑发育的影响,尤其是对大脑处理语言、记忆等功能的影响,确实得到了一些医学证据的支持。但是,咖啡因同样会影响大脑发育。所以,在禁止青少年抽电子烟的同时,也应该呼吁他们少喝或不喝咖啡。

当前关于尼古丁健康危害的种种夸大不实的说法,肇始于欧美1960年代开始的公共卫生运动,当时各国政府为了宣传戒烟,有意夸大了尼古丁的毒性。实际上,微量的尼古丁对人体是好是坏,目前医学界尚有争议:例如英国皇家公共卫生协会(RSPH)就强调了尼古丁的一些医疗益处,例如治疗帕金森、老年痴呆和注意力缺陷障碍等等。

虽然老话说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但对于尼古丁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我们还是要小心谨慎,如果你没有烟瘾,千万不要尝试包括电子烟在内的一切尼古丁吸入设备。

Q5:电子烟中的尼古丁虽然危害不大,但烟油中的香精是不是有毒?

香水有毒也是关于电子烟的老谣言了,相比尼古丁、重金属,它更具迷惑性。这是因为,虽然目前已知的8000多种烟油中的人工香精都达到了食品级标准,但指的是放在食品中无毒,雾化后吸入的毒性则未经过认证,因此关于香精雾化后产生毒性的夸大说法这几年一直甚嚣尘上,最典型的说法是,电子烟香精中的丁二酮会导致爆米花肺。

真相如何呢?

2015年,一份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报告对电子烟油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他们测试的75%的香味液体中都含有一种名为丁二酮(diacetyl)的化学物质,这是一种带有黄油味道的人工香料,而早在2000年,这种化学物质就被认为是导致八名爆米花工厂工人患罕见肺部疾病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即爆米花肺的原因。

爆米花肺是一种因炎症或纤维化所导致的细支气管狭窄、阻塞的不可逆阻塞性肺疾病。这种病的病因有很多,比如病毒感染、移植排斥、接触了包括氯、氨和臭氧等有毒化学物质等。而上述的八名工人就是受到有毒环境影响的典型病例,正是由于他们长期处于高浓度丁二酮气体环境下,才患上了这种疾病。

对此,希腊帕特雷大学的Konstantinos Farsalinos教授找来了159份烟油样本,其中74.2%含有丁二酮,在实验室条件下,他详细测量了vapor一天吸入丁二酮的量,发现平均每天只有56微克,远低于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的安全标准,并且比香烟的暴露量低了100倍。

有趣的是,虽然香烟中的丁二酮含量远高于电子烟,目前还没有发现吸烟者患上爆米花肺的病例。

除了著名的爆米花肺说之外,由于香精的成分非常复杂,很多媒体也捕风捉影制造了其他说法,诸如香精的细胞毒性超过香烟、香精中的物质会大大损害肺部和心脏功能等。而英国公共卫生部2018年发布的关于电子烟的报告,对这些说法做了一一破解。

报告称,不少媒体声称肉桂味的烟油有强烈的细胞毒性,烟草味的烟油有高含量的亚硝胺,但这些烟油中的有毒物质含量都比香烟低了几个数量级(orders of magnitude)。

报告指出,很多证明香精细胞毒性的实验用的并非雾化的烟油,而是直接让细胞接触香精中的有毒分子,这种实验不具备实际意义,因为烟油中的香精比例只占10%-15%,有毒物质浓度不同,其细胞毒性会有天壤之别。然而报告发现,就算是这样,其毒性也远远低于香烟。还是那句老话,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虽然目前医学界并没有提供香精毒性的确切证据,但出于科研的谨慎态度,报告还是指出,由于香精成分复杂,雾化吸入后还是有一定的潜在风险( preventable risks),需要更多的实验来探明其吸入后对人体的影响。

Q6:除了尼古丁,我听说电子烟还会让人吸入甲醛,所以致癌性超过普通香烟,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说法最早见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篇论文,它的实验数据并非完全不靠谱,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干烧。

所谓干烧,就是在使用大功率VAPE时,烟油耗尽后发热丝持续加热导油棉的现象。希腊科学家Konstantinos Farsalinos2016年的实验表明,对电子烟致癌性的结论,是在实验室中频繁出现电子烟干烧后得出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者对干烧很容易辨别,所以醛类物质的吸入量比实验室数据要少得多。

另外,Farsalinos博士的团队还测试出,电子烟释放出的醛类物质浓度与电压大小有关,5.0V电压下醛类物质的释放当量是4.2V的7至8倍。

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酮释放量与电子烟电压的关系。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电压在4.0v以下时,醛类物质的释放量极小,例如吸50口电子烟所吸入的甲醛还不到10微克,危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可以这么说,使用大功率VAPE确实有可能因为干烧导致过量吸入甲醛,但小烟的电压普遍低于4.0V,因此吸入的微量甲醛很难说有多少健康风险。

Q7:既然电子烟比香烟危害小这么多,为啥香港还要全面禁电子烟呢?

去年10月,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2018年施政报告中表示,香港将禁止电子烟。而且有报道指出,香港医学界此前早已呼吁禁止电子烟,还成立了禁电子烟大联盟,促请特区政府应尽快禁止电子烟及加热烟等新兴烟草产品。

这则消息可能是很多朋友近日来对电子烟谈虎色变的直接原因。电子烟危害健康不假,香港禁电子烟也没错,除了香港,新加坡、巴西、菲律宾等16个国家也禁止了电子烟的销售。但蹊跷的是,医学水平超过香港的美、英、法等国却没有禁止电子烟。

这并非因为这些国家不知道电子烟的风险,而是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必须权衡利弊。

香港对电子烟全面禁止的前提,是它领先全球的控烟政策。数据显示,从1982年香港首部禁烟法例诞生,到2012年修订《吸烟(公众卫生)条例》,凡是有天花板的地方都不能抽烟,香港15岁以上的烟民比例现在已控制在10%以下,年龄介于15至19岁的青少年吸烟比例则降到了1%,远远超过了欧美的控烟水平,香烟对香港公共卫生的危害已经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

在这一前提下,虽然电子烟的危害远远小于香烟,但由于烟民基数本来就很小,其对于降低烟民占人口的比例起不到显著作用,反而可能造成青少年被诱导,所以,全面禁止是最符合多数人利益的选择。

而在英美等国,烟民比例要高得多,电子烟作为一种危害远远小于香烟的减害产品,对于降低烟民数量,尤其是减少二手烟危害有明显作用。所以FDA虽然对电子烟出台了管制措施,却从未提过要全面禁止。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医学界的倡议中虽然强调了电子烟的危害,但从没人说过电子烟比香烟危害大。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