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in
我要投稿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安全退出

您现在的位置是: 主页 > 电子烟新闻 > 新品图解

新品图解

西夏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使其在辽宋两国间游刃有余

2022-12-11 新品图解 加入收藏
不管怎么说,这事儿对辽国绝对是有好处的,削弱北宋,就是强化了大辽嘛!所以说,从李继迁与辽国结盟开始,西夏就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了! 看到西夏和北宋议和,北边的辽国可就不高兴了,他们强烈要求北宋不允…

原标题:西夏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使其在辽宋两国间游刃有余

北宋很不争气,搞不定大辽也就算了,居然还搞不定云南的大理?搞不定大理也勉强能忍,居然还让西夏给独立出去了,还有没有一点骨气了?

没错,北宋初期,西夏领袖李氏集团,实际上是臣服于北宋的。不光北宋,五代十国时期,党项族占据五州之地,一直都没有建国,而是臣服于五代各个王朝。

这显然是一种生存策略,以党项族那点人马,想要和中原王朝抗衡,基本不可能。与其以卵击石,倒不如给这些中原王朝一个面子,换取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种策略显然很成功,可到了北宋初年,事情发生了变化。当时党项族首领是李继捧,他被北宋封为夏州节度使,镇守西北地区,实际上他就是本地的土皇帝。

可李继捧有个族弟叫李继迁,一直想着闹独立,甚至打算搞掉李继捧,自己当老大。李继捧搞不定李继迁,索性破罐子破摔,带着族人到汴京去,自愿把银州、夏州、绥州、宥州等4个州的地盘,全都送给北宋。

赵光义

这下宋太宗赵光义可乐开花了,这等于不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削藩了。可李继迁当时没去汴京,他觉得自己的族兄是个败家子,索性带着一部分人马在西北地区自行创业了!这就是西夏的雏形。

西夏依靠大辽才能立国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得出,北宋初年,党项族的地盘的确是北宋的一部分。党项族首领李氏有点儿类似北宋藩王的形象。

不管怎么说,党项族好歹也是臣服于北宋的。可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李继迁起兵创业以后,情况就不同了。

仅仅用了3年时间,李继迁就带着部分族人,打下了一片天下。他们先后占据了银州、会州,霸占了河西大片地盘。

这个时候如果宋朝全力来攻,李继迁肯定扛不住啊!为了保证生存,李继迁选择向大辽国请降。请降是什么性质呢?其实有点儿模糊,可以说是寻求帮助,也可以说是称臣。

李继迁

不管怎么说,这事儿对辽国绝对是有好处的,削弱北宋,就是强化了大辽嘛!为此,辽国特地将李继迁册封为夏国王。所以说,从李继迁与辽国结盟开始,西夏就算是有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了!

至道二年(996年),李继迁抢了40万宋军粮草,又包围了灵武城。这可把宋太宗赵光义给气炸了,立马发动五路大军追击李继迁,结果不出意料地被李继迁给全部击败了。

赵光义这位皇帝在位22年,2次北伐辽国失败,讨伐李继迁失败,直接导致北宋在边防军事上,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

赵恒

李继迁取得大胜以后,赵光义就被活活气死了。宋真宗赵恒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愿意打仗的。所以赵恒二话不说,就把夏州、绥州、银州、宥州、静州等五州之地全部割让给了李继迁。

这是什么概念呢?等于说把整个党项族的故地,都还给了他们。那么宋真宗为啥要这么干呢?一方面来说,李继迁集团发展势头迅猛,北宋一时半会儿打不过。即使打得过,也得看辽国的脸色。万一辽国趁机偷袭北宋边境,那北宋岂不是得不偿失?

西夏立国后,长期斡旋于北宋和辽国之间

为了彻底打消宋朝对西北之地的觊觎,李继迁决定把事情做干脆一点。他并没有因为宋真宗割地而停下创业的步伐。

咸平五年(1002年),李继迁拿下了宋朝的灵州、凉州,到了这一步,整个大西北基本都成了党项族的地盘了。自此北宋再想通过河西走廊,与西域取得联系,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这么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那就是禁止西域向北宋出售马匹。中原地区不太适合养马,尤其是体型彪悍的战马,就更加稀少了。

刘彻

当年汉武帝之所以让张骞、苏武、常惠等人,费尽千辛万苦前往西域,就是为了打通从西域购买良驹的通道。有了战马,汉武帝在对付匈奴时,才能游刃有余。

彼时,宋朝的战马来源被切断了,这可要了北宋老命了。从此以后北宋的军事实力一落千丈,再想收复西北,基本不可能了。

李继迁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李德明和孙子李元昊,都不断在向河西走廊拓宽领土。到了李元昊继位以后,党项族已经拥有了甘肃、宁夏、青海、内蒙、陕西等地的部分地区。

李元昊觉得自己达到了如日中天的地步,因此公然选择称帝,在宝元元年(1038年)建立了西夏王朝。这可彻底把北宋给激怒了。

因此北宋与西夏在这段时间打了好几仗,不过在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麟府丰之战、定川寨之战等战役中,北宋大军均告失败。李元昊也凭借这几场大战的胜利,稳住了阵脚。

西夏形势图

但是,西夏毕竟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连年战争,北宋吃得消,可西夏吃不消啊!为了缓和国内矛盾,李元昊主动与北宋商谈议和的事情。

在议和过程中,李元昊以儿子的身份,恳请与北宋和谈,但是绝不肯自去帝号。也算是给了北宋一个面子。

看到西夏和北宋议和,北边的辽国可就不高兴了,他们强烈要求北宋不允许和西夏议和。原因很简单:北宋和西夏好上了,那辽国岂不是要被孤立了?

此前西夏就和辽国闹不愉快了,这回和宋朝结盟,恰好可以给辽国一个下马威。结果辽国还要来这一出,李元昊忍无可忍,不仅策划大辽境内的党项族人起义,而且还顺便将辽国的一位招讨使给宰了。

这下好了,大辽也发兵来收拾西夏了,结果在河曲之战中,辽国10多万大军居然也被李元昊击败了,辽兴宗本人还差点成了俘虏。

大辽和大宋都被李元昊收拾过,这算是彻底站稳脚跟了。所以说和谈的前提都是打服对方,很显然,李元昊打服了大宋和大辽,这才在谈判桌上争取到了主动权。

西夏疆域图

当然了,西夏在大辽和大宋面前,还是小个子。所以说即使打赢了这几仗,西夏此后的对外策略,依旧是虚与委蛇。表面上西夏臣服于双方,实际上西夏是独立的王国。

西夏的对外策略,注定了大辽不会和大宋联手对付它

大辽和大宋都吃过西夏的亏,为啥不联手灭了西夏呢?这就是西夏的生存诀窍所导致的结果。在与大宋交恶的时候,西夏与大辽是铁哥们关系。在与大辽交恶时,西夏又和大宋成了亲父子关系。

在整个外交局面中,西夏永远都掌握着主动权。他们不会让自己被大辽和大宋孤立。他们只会拉拢一位强者,去孤立另外一位强者。

即使大辽和大宋都曾经对西夏厌恶至极,可只要这种事情没有同时发生,那西夏自然就有存活下去的机会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文章底部广告位

文章评论

加载中~